新生儿长胎毒是一种常见现象,又称新生儿黄疸,大约有60%的新生儿会经历这个过程,而在亚洲国家的新生儿中则高达80%以上。所谓胎毒,是指胎儿在妊娠期间体内产生的红细胞被毒素破坏,造成血液中高浓度的胆红素,引起新生儿皮肤发黄的现象。
胎毒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新生儿肝脏酶的不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不畅,二是分娩过程中胎儿血红蛋白短暂突破血红蛋白需要时被破坏,引发胆红素增加。因此,相对于足月婴儿,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胎毒的症状。
不过,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通常会在出生后一周到十天内自行消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加强肌肉活动、多换尿布并确保摄入足够的液体以便帮助孩子排出多余的胆红素。但是如果情况严重,即新生儿出生后两天之内皮肤就开始发黄、黄疸不断加重,甚至升高到表皮以下,就需要注意是否出现新生儿溶血性疾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总体而言,大多数新生儿长胎毒不是大问题,家长不需要过于担心,只需要注意温度、饮食等基本护理措施,仔细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并在必要时及时就医,就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