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新手父母而言,一直给宝宝换尿布、哄宝宝睡觉等日常照料都是家长们头痛的问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小问题可能是很正常的。婴儿在睡觉时时常产生手脚乱动的状态,那么这种现象正常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手脚乱动是婴儿睡眠周期的一部分
据研究,婴儿和大人不同之处在于睡眠周期,婴儿的睡眠周期短,而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较长。手脚动作在REM睡眠过程中尤为频频,这也正是婴儿皆大欢喜的状态之一,因为在这段时间里还会出现翻身、微笑、梦中咿呀等有趣的表现。
手脚乱动是正常的反应
根据儿科医师的观察,手脚乱动、踢蹬,甚至是打哈欠、睁眼、呻吟咿呀等碎片式的睡眠状态是婴儿的生理反应,这是婴儿睡眠的正常状态。在睡眠时,婴儿正处于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从而需要不同程度的体验和反应才能支持生长和发展。
婴儿的体验和反应方式有可能是它们适应环境的反应,许多父母刚满一岁的宝宝在晚上辗转反侧、不停翻动,就是要哄睡,这是因为宝宝在不断磨合睡眠节奏,而环境的变化,例如温度、声音、灯光等,都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由此产生受刺激而表现异常的手脚乱动等状态。
总结
手脚乱动在婴儿的睡眠中是非常正常的反应,这不仅是婴儿的睡眠特征之一,也是婴儿生理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只要不是过度营养、身体发热等症状与之伴随,父母完全可以安心放心宝宝自由表达,因为宝宝有自己的生命系统信号,同时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