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炎是指肠道感染疾病,多发生于0-5岁的婴幼儿,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肠炎。宝宝肠炎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发热等,而在肠炎发作时宝宝也会出汗,这是因为肠炎引起的体温升高,身体难以承受多余的热量而导致出汗。如何缓解宝宝肠炎时的出汗情况呢?
1.保持室温适宜:室温过高易加重宝宝出汗,而温度过低会让宝宝感到冷,建议保持空调温度在26度左右。
2.饮食清淡易消化:肠炎时肠道黏膜受损,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宝宝腹泻、腹痛等症状,并影响宝宝对症药物的吸收效果。建议宝宝多喝葡萄糖电解质口服液、米汤等易吸收且热量不高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适当增加流质摄入量:出汗多会导致宝宝体内水分流失加剧,应适当增加宝宝的流质摄入量,喝够水分才能缓解肠炎引起的出汗的情况。
4.保持宝宝衣着干燥:出汗的宝宝应及时更换衣物,让宝宝温度适宜、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保持身体卫生,减少病毒细菌感染机会。
5.定期给宝宝清洗小屁屁:肠炎时宝宝的小屁屁经常沾染粪便,大量水分流失易导致皮肤受损、发红等症状。定期使用温水擦拭更换尿布是保持宝宝卫生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总之,宝宝肠炎引起的出汗情况虽然不容忽视,但长大的宝宝对抗病毒小偏方也是比比皆是,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体形、身体状况等加以参考,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案,快速缓解宝宝的症状。同时,让宝宝多注意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勤洗手、勤通风等基本卫生习惯,才有助宝宝远离各类病毒细菌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