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心率是指胎儿心脏在每分钟内跳动的次数。正常胎儿的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如果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就代表了某种异常情况。那么,胎心心率有哪些变化?下面就来了解一下。
1. 前期变化:孕期前3个月内,R(律)、次数及节律发生变化。多是由代谢性负担、温度反应引起的。达40天时胎儿心脏开始形成室间隔,53天即形成室壁。此时,胎儿心脏尚未完全构成,室间隔还未贯穿,故室壁收缩运动未形成,胎心音也未显现,常见的是逐渐递增的音量、跳动次数较慢、心律不齐,因此不要过分担心。
2. 终末期变化:孕期后3个月内,除个别因疾病引起的例外,基本上都是规律、节律和稳定的,因此胎心监测应经常进行。此期内胎心的次数有时会增高,这可因胎儿体虚、感染、戒断综合征等因素所致,也就是说若胎心跳数较正常偏高,即当 > 160次/分钟,则需及时排除感染的可能。
3. 反应性变化:这是由于胎儿受到冷、吓、痛等多种感受,引起心率变化,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产前胎监技术中,其方法是刺激胎儿产生反应,以此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阳性者,有生命危险的胎儿群体较多,这种情况需要进一步诊治。
总之,胎儿心率变化是正常的、常规的、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的出现。产妇在妊娠期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作息等,增强体质,做好胎儿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