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奶是指在喝奶的过程中,食物物质不慎进入呼吸管道,引起呛咳甚至窒息的现象。现代医学认为,呛奶是婴儿期常见的危险情况之一,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警惕。那么,宝宝会呛吗?如何预防呛奶?是否需要揪耳朵?
宝宝很容易呛奶,特别是喂养方式不当、奶嘴选择不当、吞咽反射未完善、呛奶反应缓慢等情况下,易出现呛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食物物质,可能会导致气道受阻,严重时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呛奶,需要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 摆正位置。喂奶时要让宝宝保持坐位或半坐位,避免仰面睡或俯面睡吃奶。
2. 奶嘴选择。选择大小适中的奶嘴,适应宝宝的吮吸力度,避免乳头过大或过小。选择无BPA防摔耐磨奶瓶和透明奶瓶杯,避免破损下落。
3. 喂奶方式。喂奶时要注意控制奶瓶角度,将奶瓶口朝上,避免气泡进入奶嘴,造成宝宝呛奶。在喂奶时慢慢调整奶瓶的角度,避免让奶流过大或过小。
4. 宝宝的吞咽反射尚未完善,所以,在喂奶期间需要将宝宝放在斜坡上,尽可能地把头抬高,使气管和食管保持在一个直角或更高的角度。
5. 严格监督。在喂奶期间,家长要始终监督宝宝的状态,特别是宝宝的呼吸和吞咽情况。
揪耳朵是一种道德和肢体受虐待行为,不仅不利于宝宝的健康,还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在遇到宝宝呛奶的情况时,家长应该先帮助宝宝打嗝,然后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帮助排除喉咙里的食物。如果呛奶情况比较严重,及时抱起宝宝,让宝宝头部高一些,这样有利于防止食物进入呼吸道。
综上所述,宝宝很容易呛奶,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为了预防呛奶,我们需要注意宝宝的喂养方式、奶嘴选择和摆正位置。同时,家长要始终监督宝宝的状态,特别是宝宝的呼吸和吞咽情况。在宝宝呛奶时,家长不需要揪耳朵,而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帮助宝宝排除喉咙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