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运动、哭闹、气温高、感染等情况下,宝宝的身体都会产生汗液来调节体温、排除体内的废物。但是宝宝出汗分为冷汗和热汗两种情况。
冷汗是一种宝宝体内出现紧急情况时,自行分泌的一种现象,很类似与人类的疲劳最后的汗,另外也可能和狂热,休克、哮喘等有关系。这种汗在数量和出汗的位置上都不多,通常集中在背部、脸颊上。特别是宝宝的手心、脚心出现冷汗的情况。此时宝宝的身体很可能处于生命危险状态,要紧急承接抢救。
热汗是宝宝身体正常生理状态下分泌的,数量多、分布均匀。热汗分为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主动出汗发生在宝宝体内感觉非常疲劳、运动量大、气温高、外出等情况下,这时宝宝体内的热量增加,要通过出汗来排除多余的热量,当然也可能和夏天等天气有关系。被动出汗则是宝宝感冒、生病、发烧等状态下分泌汗液,此时身体对外来的病毒或细菌形成了攻击,出汗不仅是调节体温的方法,还可以排除体内的一些毒素和废物等。
当宝宝出现出汗的情况时,家长需要观察孩子是否异常,以及出汗的位置和数量等。如果宝宝出现冷汗,需要及时抢救,如果是热汗的情况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调节。比如在夏天的时候,及时调节宝宝的穿着,让他穿着透气、轻松的衣物,尽量避免在高温和闷热的环境下长时间地待着。而在宝宝感冒、发烧等情况下,家长要留意宝宝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退烧的措施,避免病情加重,影响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