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时胎心率通常是会增加的,也就是会比较高。这是因为胎动会刺激胎儿的心脏,让它的心跳速度加快。此外,胎动还可以增加胎儿的代谢活动,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因此也会加快心跳。但是,胎心率的变化也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胎儿的睡眠状态、母体体位、孕周等。下面分别进行解释:
1. 胎儿的睡眠状态
胎儿的睡眠状态对胎心率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在胎儿安静状态下,胎心率可能会比较低,而在活跃状态下,胎心率会相应加快。当胎儿睡觉的时候,其胎心率会有一定的降低,但并不会低于正常范围。
2. 母体体位
母体的体位也可以影响宝宝的胎心率。当母体处于平卧位或左侧侧卧位时,血液的流动会更加顺畅,氧气和营养物质也可以更快地输送到胎儿体内,从而提高胎心率。但是,如果母体处于坐位或立位,血液的流动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胎心率也可能会稍有降低。
3. 孕周
胎心率还会受到孕周的影响。在早期孕期,胎儿的心脏尚未发育完全,心跳速度较慢,一般在每分钟100至120次左右。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的心跳速度会逐渐加快,到了晚期孕期时,一般在每分钟120至160次左右。
总的来说,胎动时胎心率是会比较高的,但并不代表高于正常范围。如果宝宝的胎心率持续过高或过低,就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孕期妈妈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胎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