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哭闹得趴着睡是一种常见的入睡方式,它常常出现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孩子身上。对于一些父母来说,甚至有些人会将它当成一种“急救”方式,用来缓解孩子的哭闹状态。但是,这种睡眠方式对于宝宝的身体和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孩子哭闹趴睡多久是比较适合的呢?下面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孩子哭闹趴睡是什么?
孩子哭闹趴睡是一种适合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婴儿的入睡方式,也被称为“趴睡安慰法”。这种睡眠方式是指在孩子哭闹时,由父母或者护理人员抱起孩子,将他们的脸朝下放在父母的胸口上,使其短暂的睡眠可以让孩子感到适应并逐渐放松心情。
这种睡眠方式的原理是孩子在直接接受皮肤接触和催眠诱导的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感,使他们进入睡眠状态,从而缓解哭闹状态。不过,由于这种睡眠方式的存在,一些专家说,它会导致孩子的身体有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使用它。
孩子哭闹趴睡的影响
1.影响呼吸
这种睡眠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呼吸,容易引起呼吸暂停及夜间窒息,导致肺部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使孩子容易有意外和意外事故。
2.危及健康
由于婴儿还移动能力差,趴睡时,身体会处于一种极端的姿势中,容易对颈部和背部造成过度的压力,从而导致脊柱侧弯等健康问题。
3.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趴睡容易使孩子的肩膀和颈部制造出很大的压力,容易引起胸闷等症状,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导致孩子智力发育不良。
4.影响眼睛视力
孩子趴睡时,可能不断地用脸蹭被褥、家具等物体, 脸部科被物体接触,容易造成眼部和面部摩擦,进而影响眼睛的视力发育。
总之,因为孩子哭闹趴睡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不要长时间使用此方法,也不要成为孩子入睡的唯一方法。当然,如果宝宝哭闹不止的话,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式,但不要长时间使用,只在临时应急的情况下使用。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还是要寻找一种更为安全、科学、有益健康的睡眠方式来帮助孩子安稳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