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妊娠期间,胎动是令每位准妈妈都非常关注和期待的一个重要体征。通常情况下,孕周越大,胎动确实会越来越频繁。 但是,这是否正常需要根据每个孕妈妈的个体情况而定。
在准妈妈们的朋友圈、交流群、社交媒体等地方,经常听到一些光听就让人害怕的“毛骨悚然”之事,比如“老三分钟胎动一夜不安宁”的说法。针对这个问题,有必要首先强调的是:胎动频率和时长会根据妊娠的不同孕周,而有所不同。
一些研究表明,在28周到32周孕龄的妇女中,胎动最为频繁,每日平均胎动次数在10至15次之间。接下来,到孕期的34周左右,胎动次数逐渐减少,但是胎动质量得到提高,胎动时间也会变长。这是因为胎儿在逐渐增大,活动空间变小,不过也需要练习呼吸和其他能力的发育。所以在后期的几周,胎动虽然减少了,但每次持续时间却更长。
但是,胎动的频繁程度和时间长短并非是每个准妈妈都相同的,因为每颗宝宝和每个妈妈是独特的个体。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孕周越大,胎动却越是频繁,那么最好及时向医生咨询,获取专业意见。
当然,如果胎动太频繁,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宝宝的过度活跃可能会对孕妈妈条件造成影响,比如会造成睡眠不足,影响孕妈妈的正常生活。那么如何判断宝宝的胎动是否过度频繁呢?
孕妈妈们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
1.每天是否有10次左右的胎动;
2.是否有明显的胎动周期,比如每天在某个时间段内开始胎动;
3.一次胎动的持续时间是否在20分钟内;
4.胎动的强度是否逐渐增加;
5.胎动是否伴随有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
如果以上情况都是正常的,那么可以放心的认为胎动频率正常,否则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胎动频率的变化是孕期正常的生理现象。实际上,通过胎动的表现可以感受到宝宝的存在感,也是母子之间特殊的联系。所以,准妈妈们不妨放心、积极的感受,享受胎动带来的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