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染色体是指在染色体中不涉及性别决定的染色体,人类有22对自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在人类中,自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畸形和疾病非常常见,因为人类有非常复杂的基因组和复杂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自染色体畸形疾病范围很广,它们可以在婴儿时期诊断出来,也可以在成年人时期出现。
自染色体异常分为两类: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可以是缺失染色体,如唐氏综合症(三体染色体21)、爱德华综合症(三体染色体18)和帕特综合症(三体染色体13)等;也可以是染色体多余,如智障及先天性肥胖症等;或者是性染色体异常,如克氏综合症(XO症)、超男综合症(XXY症)等。而染色体结构异常则是染色体某个部分发生缺失、倒位、循环、交换等异常,常常导致精神和躯体双重缺陷。
自染色体畸形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身体结构不正常、正常生命活动受阻、感觉异常、巨头畸形、多指、多乳、身材矮小、精神发育障碍、行为异常、心脏病等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智力发育迟缓和身体结构的不正常。因此,自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
自染色体异常的基因治疗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父母有此类遗传病的胚胎体外受精后可以进行基因检测,只选择正常胚胎进行植入,已被广泛应用。在未来,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帮助纠正染色体结构异常,从而治疗自染色体遗传疾病。
总的来说,自染色体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胎儿畸形,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病种而异。在婴儿期,这些异常可以通过产前诊断进行检测,监听儿童身体健康的积极干预,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