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奶粉的宝宝是否需要补钙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有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奶粉本身已经添加了足够的钙质,包括钙乳酸盐和磷酸盐等,保证了婴儿的骨骼发育。因此,在标准化的婴儿奶粉配方下,正常摄入奶量的婴儿一般是不需要额外补充钙的。
但是,育儿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说他们的宝宝缺钙了。这种情况可能是钙的吸收出现问题,通常对于这种问题,应该尽早找到原因并采取改善措施。除了饮食上的注意,比如偏食、习惯性过量喝奶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可能影响到钙的吸收。
比如,太阳晒不够 —— 人体皮肤可以在日照下合成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所以如果宝宝过于“宅”或者紫外线照射不足,就会缺乏维生素D3,或者导致维生素D3的合成不足,进而导致钙的吸收不足。
再比如,经常便秘 —— 便秘可能会导致大便时间变长,从而使体内吸收了更多的水分 / 水分充分地被小肠吸收,这样就会导致钙等矿物质无法在肠道中充分地吸收,从而影响到骨骼发育等。
还有一种情况,即身体吸收钙质存在障碍。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但是也需要及时处理。有些婴儿可能天生就存在某些吸收问题,例如肠胃道发育不良、每日剖腹产等。这时,家长可以咨询儿科医生,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辅助适当加强宝宝的钙质摄入。
综上所述,在注意饮食和其他方面的基础上,喂养奶粉婴儿的家长,无需主动给宝宝补钙。只有在宝宝缺钙导致的症状明显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