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在体温发生变化时的代谢系统不如成人健全,身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慢,药效持续时间较久,吸收不良或者剂量过大时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所以在给婴幼儿服药时需要格外注意。
宝宝吃药不出汗,一般情况下考虑以下几点:
1、药物类型和剂量问题
某些药物如消炎药、退热、止痛类药物等,如果药物剂量过大或者溶液浓度过高,就会影响机体代谢,引起宝宝吃药不出汗的现象。此时,可以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者更换成相应品牌的婴幼儿专用药。
2、环境温度问题
婴幼儿食管、胃肠道的温度较低,出于对药物的保护作用,机体会自动减缓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减慢药物的代谢和排出,进而导致宝宝吃药不出汗。此时,可以给宝宝增加一些薄衣或持续调高室内温度。
3、心理因素问题
婴幼儿的心理状态比较敏感,如果宝宝吃药期间营养不足或心情烦躁,也会影响机体的代谢能力,进而导致出汗不畅。这时,家长可以适当增加宝宝的营养量,从心理上给宝宝良好的调剂。
以上几点是宝宝吃药不出汗的一些可能性情况,但并不排除其他可能性问题,家长在给宝宝服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谨慎。若出现宝宝脸色苍白、不间断呕吐、呼吸困难、出汗异常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影响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