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被广泛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和分娩过程中,用来监测胎儿的心跳情况,从而保障母婴安全。其中,胎心监护中经常出现的“心率”指的是胎儿每分钟跳动的心脏次数,单位为bpm(beats per minute),一般而言按照官方指导,胎儿心跳率在110bpm到160bpm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作为孕妇人工分娩的重要工具,胎心监护通过记录胎儿的心跳情况来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和宫内环境,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孕妇和胎儿的不必要风险。在进入产程时,医生会通常会在孕妇腹部贴上两个传感器,一个用来记录胎心率(胎心监护),另一个用来记录子宫收缩情况(宫缩监护)。胎心监护将胎儿心率的两个状态——峰值和基础值一同进行记录,分别记录其每次心跳中最高和最低的心率,反映其心脏运动情况的变化。
当胎心监护记录到胎儿心跳异常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以避免胎儿受到伤害。常见的异常情况包括:心率过高(>160bpm)、心率过低(<110bpm)、心跳不规律、心率剧烈变化等。为了避免误判,医务人员会再次确认异常情况,如果情况确实异常,他们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根据母体情况引产,提前提醒孕妇医院到医院等,以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
总之,胎心监护的“心率”指的是胎儿心跳次数,是孕妇分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保障母婴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