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胎记,也被称为血管瘤,是婴儿出生后在皮肤表面形成的、由血管组织构成的一种皮肤病变。红色胎记通常是在婴儿出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红色胎记是良性的,通常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影响。
造成红色胎记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婴儿着床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候,母体血流和胎儿血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胚胎时期发生或者促进血管的异常增生,从而导致红色胎记的形成。
根据其表现形式,红色胎记可分为浅表性血管瘤和深部血管瘤两种类型。
浅表性血管瘤是一种位于皮肤上层数浅的血管瘤。“草莓痣”是浅表性血管瘤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常呈现出边缘清晰、色泽鲜红、表面不平坦、质地柔软的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病变在婴儿2-3岁时会逐渐消退,最终完全消失。但在极少数病例中,浅表性血管瘤可能会持续存在或者复发。
深部血管瘤则是由于较深的血管组织异常增生而引起的。这种血管瘤通常没有特殊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或者病理化验确定。与浅表性血管瘤不同,深部血管瘤不能自行消失,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激光治疗、介入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红色胎记通常不会对婴儿的健康造成大的影响,但在个别病例中仍会出现抽搐、呕吐、头痛等症状,极少数时甚至会因为大量出血而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因此,若发现婴儿出现红色胎记,家长应当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观察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