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110~160次/分钟之间。随着孕期的不同阶段以及胎儿的身体活动、母体的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胎心率会出现一定的变化。
在孕前4周至孕周6周左右,胎儿的心脏开始形成,胎心率约为100~160次/分钟,此时一般无法通过B超观察到胎心节律。孕周6周后,胎心率逐渐升高,逐渐趋于稳定,孕周10周左右胎心率可达到峰值,此时胎心率可以达到最高的每分钟170次左右。
在孕周10周后,胎心率逐渐减慢,逐渐趋于稳定,并在孕周16~25周期间持续稳定地保持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孕周26周后,胎心率开始逐渐降低,但在妊娠末段仍然保持在120次以下,直到分娩前24小时左右会有所降低。
此外,母体和胎儿的身体活动也会影响胎心率的变化。当母体活动时,胎心率往往会加速,而在母体休息的时候,胎心率则会减慢。而当胎儿正在活动的时候,胎心率也会相应增快,而在胎儿处于休息状态时,胎心率会缓慢降低。
总之,胎心率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无论是胎心率的数值还是变化趋势,都需要结合具体的胎儿生长情况、母体健康状况、孕期阶段等因素来进行评估和判断。如果出现胎心率异常,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以保障胎儿和母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