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婴儿时,很多妈妈都经常会面临吐奶或者呛奶的问题。尤其在新生儿时期,这种情况更加普遍。那么,什么是吐奶和呛奶?它们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逐一解答。
1. 什么是吐奶?
吐奶是指宝宝在进食后,将刚刚喝下的食物从口中喷出的现象,通常是一小口,呈现出愉快的状态,表明宝宝的消化功能良好。但如果吐奶呈现为持续性的、产生剧烈疼痛的现象,那么就需要重视了。吐奶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
(1)消化系统不健康。婴儿的消化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引起的吐奶。在食物过程中,如果婴儿的胃肠道的生理运转不好,会妨碍食物的正常吸收,从而导致吐奶的现象。
(2)过度进食。过度进食也是导致吐奶的原因之一。由于婴儿的胃很小,因此短时间内吃太多的食物,会使得婴儿的胃饱和并产生压力,最终就导致吐奶。
(3)姿势不当。如果喂奶时,宝宝的体位不正确,比如过度倾斜或太直,都会增加宝宝吐奶的概率。因此,喂奶时的体位十分重要。
2. 什么是呛奶?
呛奶是指奶水或食物进入宝宝的气管中,刺激宝宝喉头引起咳嗽的现象,表现出尴尬、痛苦、焦虑等情绪。产生呛奶的原因如下:
(1)进食过快。婴儿在吃奶时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会迅速地吞咽奶水,这就容易导致呛奶现象的产生。因此,为婴儿适度地减缓吃奶速度是必要的。
(2)姿势不正。在喂奶过程中,如果宝宝的头部过度仰起或过度下俯,奶水就会流入宝宝的气管中,产生呛奶的现象。
(3)反射动作。在进食过程中,宝宝突然扭动身体或张口呼吸,非常容易让食物进入宝宝的气管里。
总之,吐奶和呛奶都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出现频繁或严重不良的反应,还是需要及时看医生进行治疗。另外,为宝宝提供正确的喂养方式和方法也是防止吐奶和呛奶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