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是指胎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通常在宫内环境下胎心率介于110-160次/分之间。如果发现胎心率偏高,可能会引起孕妈的担忧和不安。但是,要想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还需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孕妇妊娠期间的心率是比平时要稍快的,因为孕期会增加孕妇的代谢率和心排量。其次,产前检查中的胎心监护其实是一种不断探求“正常”的过程,胎心率不仅受孕妇、胎儿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情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当只是单纯的“偏高”现象出现时,也不必过于担心。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采取措施呢?
1. 胎心率持续超过160次/分:如果胎心率持续过高,可能表明胎儿处于缺氧或其他疾病状态下。此时应及时就医。
2. 胎心率持续不稳定或波动过大:胎心率的波动幅度越大,越容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等问题。
3. 孕期高血糖、孕期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可能导致胎心率偏高等问题。
4. 使用药物:有一些药物,如催产素、托卡朋等,会影响胎心率,应密切监测。
在以上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孕妈要保持心态平稳,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注意避免因感染、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的情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疑似相关疾病,请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