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胃肠功能相对不稳定,常常会出现吐奶、呛奶等情况。这种情况在很多父母看来可能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婴幼儿吐奶、呛奶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
一、吐奶的原因
1.喂养不当
可能是喂奶的时间、姿势、频率等不合适,例如喂养时间过长、奶嘴过大等情况,都很容易导致吐奶。
2.胃肠道问题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胃的固有韧带还比较松弛,所以胃容易被充盈。另外,肠道里的气体和肠内容物也会对胃内压力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吐奶。
3.哺乳过程中过度刺激
例如婴儿哭闹、哺乳姿势过于倾斜等,都可能引起胃内的压力增高,导致吐奶。
二、呛奶的原因
1.吸奶力过大
婴幼儿吸奶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奶酸性增高,从而引起呛奶等情况。
2.口腔内有异物
婴幼儿的手经常会揉搓面部或嘴巴,而婴幼儿又不能够判断其手是否干净,可能会将异物带入口腔中,从而引起呛奶。
三、怎样处理
1. 喂奶时间、姿势和频率要正确。
喂奶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喂奶时的姿势要让孩子的头部抬高,并使其头和身体保持在同一平面。孩子喂奶的频率应视年龄及孩子的认知情况而定,一般3小时左右为宜。
2. 注意消化管道的保健。
为了避免宝宝的肠胃不适,可以适当的按摩腹部,可以用宝宝沐浴后温热的毛巾敷肚子帮助肠子蠕动,帮助孩子排气。
3. 适当增加进食次数。
如果孩子吐奶、呛奶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适当增加进食次数,并控制单次进食的量,防止孩子饥饿导致吸吮过度。
总之,婴幼儿出现吐奶、呛奶等情况时,父母要及时处理,避免引起更加严重的问题。同时,在日常的喂养中也要注意方法与技巧,避免给宝宝造成不必要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