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畸形脐膨出,也叫脐疝,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腹壁肌肉未能完全合并,形成一个开口,而内脏器官被推出到腹膜的下面,形成一个突出的肿块,出现在腹壁的脐部。
脐疝是胎儿最普遍的先天畸形之一,占新生儿畸形的10%左右。其中男孩的发病率要高于女孩,多发年龄在出生后第一年。
胎儿畸形脐膨出的原因和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首先,胎儿脐部在发育过程中逐渐闭合,但有时肌肉发育不健全,出现腹壁肌肉合并不完全、腹壁薄弱等情况,导致脐部肌肉松弛,形成脐疝。其次,母体饮食不当、缺乏维生素等营养不良因素,也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增加脐疝的出现概率。
胎儿畸形脐膨出对新生儿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出现较大的脐疝时,会形成较大的肿块,可能引起新生儿肠道或内脏疝出,导致肠梗阻、肠扭转等并发症。此外,脐疝还容易发生绞窄、坏死等情况,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威胁。
治疗脐疝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在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施行修补手术,切除疝囊,将腹膜推回腹腔,修补腹壁缺损部分,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手术后需要进行术后护理,防止切口感染,疝囊复发。
总之,胎儿畸形脐膨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畸形,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同时,孕期要注意饮食营养,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