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腿是一种生理性骨骼发育畸形,多发生于1岁至5岁的婴幼儿期。罗圈腿表现为两腿内收,在双膝以上交叉,脚部相离。正常情况下,两腿间有一个间隙,通过走路、跑步等体力活动可以逐渐缩小,最后形成两腿平行的状态。如果宝宝在1岁至5岁之间,双膝以上交叉,在走路时不能很好地平行,就可能是罗圈腿了。
以下是判断宝宝罗圈腿的三个方法:
1. 观察宝宝站立的姿势。当宝宝站立时,双脚应该呈现一个鱼嘴形式,脚尖向外,脚跟向内,两脚间约有一拳距离。如果宝宝脚尖向内,两膝交叉,脚跟分开,很容易就能看出罗圈腿的症状。
2. 观察宝宝行走的姿势。在行走时,宝宝的双腿应该呈现一条线的姿态,膝盖相邻,每个步伐间两个脚的距离应该接近一臂长的距离。如果宝宝双腿内收,膝盖交叉,足弓外翻,则可能是罗圈腿。
3. 观察宝宝习惯的坐姿。如果宝宝习惯于盘腿坐或扭曲坐,会加重罗圈腿的情况。因此,当观察宝宝坐姿时,如果看到宝宝手脚盘着,膝盖高高抬起,特别是两边的膝盖相遇,则很可能是罗圈腿。
总之,在宝宝处于1岁至5岁的阶段,家长不妨多观察宝宝的站立、行走、坐姿等动作,如果发现宝宝存在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干预治疗,避免严重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